母猪繁殖功能异常的原因,主要为以下几点:
营养性因素
1.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。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,导致发情排卵规律出现紊乱,影响配种和受孕,出现死胎和弱胎现象。
2.维生素缺乏或不足。脂溶性维生素A、E是维持母猪正常繁殖活动最基本、最有效的维生素。高温高湿使饲料中维生素的稳定性遭到破坏,从而易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的缺乏或不足,导致母猪的受胎率下降,并致胚胎的发育异常。
环境温度因素
种公猪的精液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,环境温度越高,精液活力则越低。气温过高时,极易造成种公猪的性欲下降,精液品质稀薄、量少,活力明显下降,死精、弱精增多。
运动不足因素
目前一些养猪场对种猪使用定位栏,运动量会显得不足。
公猪的使用因素
有的养殖场在高温天气下白天使用公猪采精和配种,而且不注重对公猪的合理使用,久而久之,会对公猪的损伤较大,引起公猪的性机能下降,精液品质稀薄、量少,精子活力下降,死精、弱精增多,从而严重影响母猪的受胎率。
病原性因素
1.细小病毒病 该病影响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,主要取决于母猪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,一般会致母猪不发情、不孕、流产、产死胎、弱胎以及导致母猪产仔数量减少等
2.非典型猪瘟 该病会致猪的免疫力下降,引起母猪繁殖生产障碍。母猪妊娠前10天感染,会致早期胚胎死亡或被母猪吸收,母猪出现返情或产仔数减少;母猪妊娠10天~15天感染,会增加死胎数量;妊娠中后期感染,会致死胎、弱胎,胎儿产后生长发育不良;母猪产前一周左右感染,虽不影响仔猪的存活,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。
3.猪伪狂犬病 一般哺乳仔猪感染后呈脑脊髓炎和败血症死亡;成年猪呈隐性感染,无明显症状;妊娠母猪发生流产、死胎和弱仔猪,并在出生后几天内死亡。
4.蓝耳病 该病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的仔猪易感染,母猪表现消瘦,厌食,腹部、乳房发蓝,流产,早产,产死胎和弱胎。
综合防控措施
加强饲养管理;降低环境温度,种公猪在夏季避开高温等时段的使用,减少热应激对精子和精液质量的影响;加强种公猪的运动等。
地 址:成都市温江区海峡两岸科技园蓉台大道南199号
电 话:028-82783669-802(总机)028-82781900(销售)
传 真:028-82783669-824 邮 编:611130